查看原文
其他

不愿意做班主任,仅仅是因为津贴不够吗?(内附班主任制度的分析与建议)

2017-04-12 薛二勇 李廷洲 人民教育

民小编说


调查发现,大部分教师迫于职称评聘或管理压力服从学校分配做班主任工作。如果有选择,可能一半以上的教师都不愿意做班主任。


班主任津贴低、安全责任大、专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,困扰着班主任队伍的建设。要使班主任工作成为教师的“主业”,从班主任制度建设层面或许可以找到突破口。



当前,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总量达387万人,占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一以上。这支队伍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,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主力军。为加强和保障我国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,相关制度体系初步形成,但仍存在保障措施不足、落实不到位等问题,亟须加以深入研究。


中小学班主任制度建设的成效与不足


我国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班主任制度体系,对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

第一,中小学每个班级基本都配备了班主任,班主任任期的稳定性有一定保障。班主任队伍成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。


第二,班主任职前培养、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日益受到重视,从国培计划到地方性培训项目均日益重视对班主任的培训,班主任培养培训的制度化、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。


第三,班主任职责得到比较好的履行,在关爱学生、班级管理、组织班级和团队活动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、与教职员工沟通、家校合作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工作表现。


第四,学校管理中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得到了较好体现,班主任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评价、班级管理等作用,班主任的意见得到了尊重。


另一方面,由于政策供给滞后、缺乏相关保障性措施等原因,班主任制度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,难以吸引教师尤其是优秀骨干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,成为制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。


第一,班主任津贴制度过于陈旧、标准过低。如前文所述,班主任津贴制度于1979年建立,1988年有所调整,至今已29年未更新,过于陈旧,总体水平较低。国家层面的政策供给滞后,导致有些地区即使有增加班主任津贴的动机和财政能力,也没有足够的政策依据。相关调查发现,班主任津贴的平均水平目前约为244.57元/月,约为新入职教师工资的10.81%,而班主任群体的期望值为740.18元。现行标准过低,与班主任群体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,与班主任的实际工作量不相匹配。


第二,班主任工作评价政策难以执行。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》提出班主任工作量按课时工作量的一半核算,使班主任工作成为教师“主业”的政策目标,但实践中难以执行。编制总量约束下,教师数量普遍不充足,开足开齐课程的压力都比较大,多数班主任在满课时工作量的基础上,“兼职”担任班主任,工作负担繁重,“一半工作量”难以执行。班主任岗位尚未形成独立的考评机制,仍然以学科教学业绩考核为主,班主任工作难以成为“主业”。



第三,班主任工作边界模糊,安全责任巨大。班主任是学校管理体系的基层工作者,归口执行学校对班级的德育、教学、安全、文化、宣传、卫生等各项工作要求,工作边界模糊,工作量大。多数班主任在满课时工作量的基础上,“兼职”担任班主任,工作负担繁重。尤其是工作中班主任成为学生安全责任的承担者,但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承担安全责任、应承担哪些安全责任、应以何种形式承担安全责任等关键问题很少有明确的规定和约束,导致在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时,班主任往往难辞其咎,所承担的责任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。调查中,75.95%的班主任将其作为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最大困难。


 第四,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不够,专业化程度亟待加强。班主任职前培养力度不够,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体现不足,职后培训系统性不足,导致班主任的专业知识不足。班主任教研制度没有很好地建立,多数班主任依靠经验和常识从事班主任工作。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、留守儿童、随迁子女、单亲子女、特殊儿童等群体逐渐增多,更增加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。班主任专业化程度亟待进一步加强。


第五,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意愿很低。班主任工作任务重,心理压力大,安全责任过重,物质待遇低,岗位吸引力很低。调查发现,大部分教师迫于职称评聘或管理压力服从学校分配做班主任工作。如果有选择,一半以上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做班主任。多数校长认为,动员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。中级职称以下的教师占班主任总人数的82.57%,很少有高级职称教师主动当班主任。



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班主任制度的建议


进一步完善我国班主任制度需要在现有政策体系基础上,调整班主任津贴标准和教师供给政策,为班主任工作划定责任边界,提供岗位支撑,实现源头治理,保障教师将班主任作为主业,真正成为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”。具体提出以下建议:


第一,参照“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”方式,在不改变国家工资政策的前提下,教育部直接会同财政部,逐步将班主任津贴调整为新入职教师工资的30%左右。


班主任津贴标准过低是制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。我国各地区的教师工资标准并不一致,国家层面也很难从绝对水平上提出指导性意见。当前教师群体对班主任津贴的预期约为新入职教师工资的32.7%。


2010年以后,山东、吉林、辽宁、甘肃、黑龙江等地区的县市区先后提高了班主任津贴标准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参考教师群体的预期和各地政策实践,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意见,逐步将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到基本工资的30%左右。


由于该做法涉及事业单位整体工资结构调整,按照一般程序实施存在很大困难。建议参照“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”方式,由教育部门直接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实施方案,在不改变整体工资政策的前提下,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分担,分担比例根据各地财政支付能力确定。


第二,考虑班额、寄宿生数量等因素,合理调整班主任津贴的具体标准。班额越大,意味着班主任的工作强度和责任越大,应等比增加津贴额度;班额越小,则等比减少津贴额度,但津贴标准不应低于新入职教师工资的10%。同时,寄宿生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额外的负担,班主任津贴应乘以1.2的系数,寄宿制学校计算班主任津贴应将班级内每个寄宿生按照1.2个非寄宿生的方法确定班额。



第三,落实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要求,采用政府购买岗位方式解决教师短缺,从源头治理班主任工作超量和评价政策难以落实问题。当前班主任工作量核定政策难以落实,班主任工作无法成为教师“主业”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数量短缺,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也难以减轻教学工作量。在编制总量控制下,调整教职工编制难以实现。


建议落实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要求,采用政府购买岗位的“新机制”解决教师短缺问题,逐步使“新机制”教师与在编教师在岗位待遇、专业发展前景和工作预期等方面享受相同待遇,保证同工同酬,从根源上解决班主任工作超量、工作量核定政策难以落实的问题。


第四,在职前培养、资格认定、岗位发展等环节加强班主任支持系统建设。首先,在教师职前培养环节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,为未来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奠定知识和实践基础。


其次,在教师资格认定中加强班主任相关知识、理论的考察,并尝试将具有半年以上班主任实习经历,且实习结论为良好以上作为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。弥补非师范生从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时的认识和实践鸿沟。


再次,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要积极开展班主任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,将其纳入继续教育规范性培训。培训内容应包含班主任工作理论基础模块、实践技能模块和人文素养模块等。


最后,使班主任教研活动制度化、常态化,明确教研时间,逐步培养各级班主任工作专职教研员。通过教研发现和讨论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重点、难点和热点问题,为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提供制度支撑。


第五,明确班主任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。在《班主任工作规定》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班主任工作和责任边界,尤其应明确安全义务和责任边界,并以岗位聘任合同的形式明确下来。


班主任在尽到观察义务、告知义务、监管义务、积极施救义务等的基础上,对于安全事故应承担有限责任或不承担责任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维护班主任的正当权益,在必要的时候积极诉诸法律程序,为班主任、家长和社会树立合理的预期。逐步纠正班主任无限责任的错误认识,降低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和安全压力。



第六,加强班主任荣誉制度建设,使其常态化、系统化。在定期表彰奖励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班主任荣誉制度。在各级名师认定中增设“名班主任”称号;在各级“学科带头人”序列中增设“班主任工作带头人”。


国家、省(区、市)、县(市、区、旗)分别对从事班主任工作20年以上、10年以上、5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并给予物质鼓励。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方面向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倾斜。



文章来源 | 节选自《人民教育》杂志2017年第7期,文章原标题为《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制度的政策分析与建议》

责任编辑 | 程  路

微信编辑 | 杭金亮

推荐阅读

柳袁照:这个场面,让我心中流泪 | 我是朗读者

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:未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?

解决教师编制问题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 | 两会观点

信不信由你,零基础爸妈也能带孩子进行艺术创作


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

投稿、合作请联系905366878@qq.com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